全品類食材一站式配送服務商
打造中國安全食品供應鏈知名品牌
全國服
務熱線
400-030-0090
食材配送:食品外包裝常見可能誤導人的文案
發布日期:2025-04-17
食品包裝的誤導性文案往往利用消費者對健康的追求和信息不對稱,通過模糊表述、偷換概念或視覺設計誘導購買:
1. 「不含防腐劑」≠ 無添加劑
誤導點:宣稱不含防腐劑,但可能含有抗氧化劑、香精、色素等其他添加劑。部分食品(如罐頭、高鹽/糖食品)本身無需防腐劑,但高鹽/糖對身體的危害也很大。
2. 「不含蔗糖」≠ 不升血糖
誤導點:常見于糊粉類、餅干等產品,雖未添加蔗糖,但可能含糊精、麥芽糖漿等升糖更快的成分,對糖尿病患者風險更高。
3. 「高膳食纖維」≠ 低脂健康
誤導點:粗糧餅干等產品雖含纖維,但常添加大量油脂(如黃油、起酥油)改善口感,脂肪含量可能遠超預期,長期食用不利心血管健康。
4. 「天然」類標簽的模糊性
「天然果味」:可能僅含少量濃縮果汁,主要依賴香精和糖。
100%天然」:不排除加工成分或添加劑,需結合配料表判斷。
「有機」:僅指生產過程中未使用合成化肥/農藥,與營養價值無直接關聯。
5. 暗示治療或保健功效
違規宣傳:如“降低膽固醇”“增強免疫力”等,普通食品不得宣稱治療或預防疾病功能。
6. 「無膽固醇」的誤導性
無膽固醇:植物性食品本就不含膽固醇,但是像棕櫚油雖無膽固醇但飽和脂肪含量較高。
建議
1. 細讀配料表與營養標簽:優先關注成分順序、添加劑名稱及含量(如鈉、脂肪)。
2. 警惕絕對化表述:如“完全天然”“絕對無添加”等,通常存在隱藏信息。
3. 理性看待功能宣傳:普通食品不具備治療作用。
4. 利用法律維權:遭遇虛假宣傳可向市場監管部門舉報,或通過法律途徑索賠。
完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