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類食材一站式配送服務商
打造中國安全食品供應鏈知名品牌
全國服
務熱線
400-030-0090
立秋到了,萬物變化,此時又該如何吃好喝好呢?
發布日期:2021-08-06
這段時間廣州持續降雨,再加上沒有結束的高溫天氣,都讓人記不起來,秋天已經悄悄來了。
夏天的影響在持續,立秋過后高溫不改,有一種說法叫“秋后一伏”,即立秋后還有至少“一伏”的酷熱天氣,中醫角度對立秋至秋分這段時間稱為“長夏”。不過立秋過后,降雨逐漸減少,濕度逐漸降低,大家印象更深的是對穩定的溫度和干燥當中的絲絲涼風,不像夏天熱量滿滿,變化不定。
立秋是一個轉折點。
經過立秋,農作物的生長需求發生了改變。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經過一個夏天,各種農作物對水分的需求極大,中稻忙著開花結實,玉米著急著抽雄吐絲,棉花在結鈴,甘薯莖塊在加速膨大。萬物都從成長轉向成熟,作物們到了收割前的沖刺階段。
積累是收獲的前提,考驗積累的時候要到了。
農民是與天地,與萬物打交道的群體,對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的道理再熟悉不過了。
《歷書》曰:“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 稻谷即將成熟,農民都在期盼下雨,讓農作物能夠吸收充足的水分,稻谷和果實有更飽滿的形狀和更好的賣相。有些人盤點著黃了的稻田什么時候該收,有些人想著完成澆灌后要去割蕎麥,摘花椒,有些人還在為后續成熟的作物在忙活,“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后”,這些都講述了農民立秋時想的那些農事。畢竟只有順應天氣變化,抓住好時機,多方促成,才能迎來豐收。
中華民族與自然環境相處有一套自己的法則,在飲食和養生方面尤為突出。
“一夏無病三分虛”,秋老虎的肆虐讓大家時有倦怠疲憊的感覺,中醫提倡:“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段時間要適當進補,潤燥強體,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多吃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另外秋天是補肺的季節,百合、蓮子、山藥、藕、平菇、西紅柿等潤肺食物,適宜多吃。
在南方,立秋當天要吃西瓜迎接秋天,民國《首都志》有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西瓜清涼,飽滿多汁,大家借咬西瓜,“啃”下“秋老虎”,消減暑氣。
以前的北京城還有這樣的習俗:立秋前一天大家會將茄子切成長條狀,蒸煮過后加上生抽白糖,澆上剁椒醬,再用蔥花點綴。這樣蒸出來的茄脯聞上去香味濃郁,吃上去就像吃肉一樣,口感扎實,還能消暑方瘧疾。
注重養生的人還會在立秋喝香薷飲,前一天去藥鋪買上香薷、白扁豆和厚樸,急火煎好,放上一夜,立秋當天涼飲,這樣既能降解暑濕,又能預防感冒。
看清時機,順勢而為才是真理。
中國有數千年的農耕文化,是世界農業起源地之一,有源遠流長的農業文化內核。經過數十年的工業發展,我國建成了全球最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已然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農業發展持續向好,但是比不上工業發展的速度。如今經濟在發展,大眾對農產品的需求在增加,2020年度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呈逆差狀態。在“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政府思想之下,政策扶持,龐大的市場需求和農業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都讓農業成為藍海行業。
如今農業人才緊缺,加入農業正是順勢而為的選擇。康來福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目前正向社會各界招募事業合伙人,不限門檻,零成本投入,只需要推薦客戶資源,促成合作,便可共享成果,無需坐班。
變者,天道也。環境無法因我們的喜好而改變,但是我們可以去適應環境,提前積累,過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