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類食材一站式配送服務商
打造中國安全食品供應鏈知名品牌
全國服
務熱線
400-030-0090
食堂食品安全問題通常源于何處,應如何妥善解決?
發布日期:2024-08-01
關鍵詞:食品安全
食堂每天需要為多人提供餐飲服務,少則十多人,多著甚至能上萬人一旦出現食品安全事故后果將非常嚴重。
食堂常見的食品安全通常源于何處?今天我們簡單盤點一下,查漏補缺~
1管理體系不完善
管理人員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更多關注生產經營、利潤收益等,但在涉及員工后勤保障的食品安全工作可能重視程度不夠,會存在規章制度缺失、職責分配模糊、流程設計不合理等問題,導致風險評估和管理措施的缺失,食品安全風險控制不足。
2監督機制缺失
食堂操作環節較多,管理人員沒有實施長期、有效的監管,或者監管人員不足。這讓食品安全標準可能在不同區域、團隊或個人之間得到不一樣的執行,違規行為不能被及時發現和糾正,從而積累成更大的食品安全風險。
3員工培訓不足
新員工培訓幫助新員工掌握基本的食品衛生知識和操作技能,在職培訓能夠幫助員工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
員工培訓不足,會影響員工對食品安全規范的理解,員工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食品,不能正確應用食品安全規范,可能導致違反食品安全規定的行為。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有哪些改進措施?
1依法依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根據《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條規定,食品的安全管理必須嚴格遵循以下幾點要求:
1. 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和食品加工、包裝、貯存等場所,保持該場所環境整潔,并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
2. 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生產經營設備或者設施。
3. 有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4. 生產過程中所需要的水也應該保證是符合標準的飲用水。
5. 嚴格依照法律法規的標準進行生產。
2嚴格落實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責任
食堂是食品安全監管的第一責任人,食品安全管理責任需通過具體形式進一步明確。
1. 建立健全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組織機構、監管機構,以具體形式明確各級、各自的食品安全工作監督、管理的責任與內容,做到分層管理,權責清晰。
2. 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機構、監督機構的有效運轉,制定監督管理辦法和工作細則,明確日檢、周檢、月檢、季檢的主要對象,檢查頻次、記錄形式及內容,形成多層級、多維度、多重點的監管體系,積極有效開展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3. 強化責任落實,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將責任義務明確,層層落實到人,將食品安全責任與承包商合同考核、管理人員個人績效考核掛鉤,做到有獎有罰,促進食堂承包商安全管理實施機構的有效自轉,促進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3完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從以下五方面下手,加強對食品來源、采購、加工制作全過程的監督,努力實現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目標。
環境安全
環境安全是指在進行食品制作過程中的場地用房、周邊環境是干凈、衛生、安全;加工操作的步驟正確;食品消毒消殺設備及使用過程安全;食品儲藏區域干燥通風,環境質量合適達標;消防設備齊全可用。
人員安全
?在食堂工作中的從業人員須有相關的健康證明,確保人員身體安全;
?上崗員工須經過相關崗前培訓,熟悉了解操作流程及設備操作知識,確保人員操作安全;
?從業人員需積極加強法律法規及企業應急體系知識學習,不定期開展安全知識培訓,確保人員掌握食品衛生知識和操作技能,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法規和標準,正確理解食品安全規范。
流程安全
嚴格管理食材采購、制作、清洗、消毒、儲藏以及廢棄物處理這一系列的流程進行并規范化操作,利用HACCP管理體系對食品加工的整個流程進行風險分析,對食材加工、儲存所涉及的各環節建立管理制度和措施,特別是對食品添加劑加強“五專”管理。
制度安全
食堂從業務安全管理及安全監督檢查出發,對總體環境,某個專間、功能間,一臺設備運行或工作步驟,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可行的制度和措施,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管理制度、方案。
應急安全
食堂對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進行預防時制定一系列應急措施,以便在安全事故發生后能夠第一時間的對事故進行控制,采取恰當的措施對事故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將事故所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往期內容:
1、提升客戶服務與食品安全,康來福開展員工培訓,強化責任意識
3、三農資訊 | 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農業農村部發布857個品種登記信息和90個品種變更登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