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類食材一站式配送服務商
打造中國安全食品供應鏈知名品牌
全國服
務熱線
400-030-0090
體檢報告出現異常,如何通過飲食改善?
發布日期:2023-10-15
每年對身體做一次例行檢查,了解身體健康狀況,這是一件好事。但等待體檢報告如同小時候等待成績單,漫長又難熬。長期熬夜、飲食不合理等不良習慣的影響都寫在體檢指標上,提醒我們,是時候要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了,包括飲食。
體檢報告出現異常,我們該如何通過飲食改善?
01 血脂太高
【解讀】
1.食物太油:煎炸食品、甜食、酒,均可導致甘油三酯升高。動物腦、動物肝臟、動物腎臟、雞蛋黃、鴨蛋黃等高膽固醇食物,以及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2.吃得太多:糖類、蛋白質、脂肪三大營養物質可相互轉化。如果主食或蛋白質吃得太多,消耗不完的能量也會轉化為脂肪。
3.運動太少:久坐不動、運動不足導致消耗的熱量少,可能引起甘油三酯和壞膽固醇升高。
4.其他原因:超重、壓力大、年齡增長等,都會讓身體合成更多的壞膽固醇。
【健康風險】
血脂異常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潛在危險因素,可能導致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癥的發病率也逐漸增加。“減脂”真的很有必要。
【飲食改善】
少吃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豬肉、奶油、油炸食品等,建議攝入膽固醇<300毫克/天。
脂肪攝入優先選擇富含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植物油;少吃動物脂肪比如紅燒肉(豬油)、奶油蛋糕(奶油)、黃油;牛奶可以選脫脂牛奶。
碳水化合物以谷類、薯類和全谷物為主。
【其他注意事項】
控制體重、戒煙、限酒。
堅持規律的中等強度代謝運動,如快走、慢跑等,每次30分鐘。
02 尿酸太高
【解讀】
尿酸來源于人體嘌呤代謝產物,隨著尿液通過腎臟排出。不過這個排出是有限度的,超額的部分就會重新回到血液,從而形成高尿酸血癥。
【健康風險】
即使痛風未發作,檢查出血尿酸水平高,仍應盡早到醫院內分泌科就醫治療。只要患者被診斷為痛風,就要干預治療,甚至終身干預,包括堅持用藥和生活方式的干預。
【飲食改善】
多喝水,每天保證2L以上的水。
飲食要做到“三低”:低鹽、低蛋白、低脂肪。
減少果糖攝入,如果糖類飲料、甜食等。
戒酒,少吃高嘌呤食物,多吃新鮮蔬菜。
1. 低嘌呤食物(痛風急性發作期可放心食用)
大米、小米、玉米、糯米、米粉、面粉、馬鈴薯、芋頭、冬瓜、絲瓜、苦瓜、黃瓜、西葫蘆、茄子、胡蘿卜、洋蔥、番茄、青椒、白菜、芹菜、韭菜、菠菜、蘋果、梨、木瓜、雞蛋、鴨蛋、牛奶、木耳等。
2. 中嘌呤食物(痛風緩解期可適當吃一點)
腰果、杏仁、栗子、黃豆、黑豆、紅豆、綠豆、豆腐、豆漿、油菜、茼蒿、枸杞、四季豆、豌豆、銀耳、蘑菇、海帶、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鴨肉、豬腰、牛肚、雞心、鴨胗、螃蟹、蝦、黑芝麻等。
3.高嘌呤食物(高尿酸患者應盡量避免)
豬肝、鴨肝、雞腸、小魚干、秋刀魚、蛤蜊、帶魚、牡蠣、酵母粉、白帶魚、鰱魚、貝類、沙丁魚、鳳尾魚、黃豆芽、蘆筍、紫菜、豌豆苗、啤酒、雞精、高湯、濃肉湯等。
【其他注意事項】
堅持鍛煉,控制體重,每天進行0.5—1小時的有氧運動(微微出汗為宜)。
注意保暖。夜里溫度低,手腳涼下來,或者睡覺時腳伸出被子外,尿酸溶解度就會改變,尿酸析出,形成尿酸鹽結晶,會引起劇烈疼痛。
03 空腹血糖太高
【解讀】
常人群的空腹血糖參考值為3.9~6.1mmol/L,如果體檢發現血糖升高,并不一定是得了糖尿病,可能處于糖尿病前期。
【健康風險】
有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前期的發生率為50.1%,相當于每2個人中就有1個人處于糖尿病前期。糖前期是逆轉糖尿病的黃金時期,如果不及時干預,很可能發展為糖尿病。而高血糖與腦卒中密切相關,長期高血糖會損傷血管及神經,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飲食改善】
控制主食攝入:大米、面粉等主食主要成分為淀粉,被人體消化吸收后進入血液變成葡萄糖可引起血糖升高,故飲食上需要控制大米、面粉等主食的攝入,增加綠豆等雜糧的攝入。
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蔬菜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及多種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營養物質,每日攝入量最好在500g左右,其中深色蔬菜應當在一半以上。
少量多餐:可將正餐的主食分出1/4的量作為加餐,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主食量一般不宜少于150—200克。
增加食物的豐富程度:可增加豆制品、堅果、酸奶等食物的攝入。
多吃高纖維食品:如多選用粗雜糧代替精細糧,有更強的飽腹感。
清淡飲食:將口味變清淡,能降低食欲。
不宜喝含糖飲料,烹飪時減少食用油的用量,限制鹽、醬油的用量,避免食用煙熏、烘烤等加工肉類產品。
【其他注意事項】
多做些適合的運動。如慢跑、騎車、散步、游泳、跳健身操、太極拳等,這些強度的運動都比較適合糖尿病患者,建議每周至少運動3次,每次運動30-40以上中等強度的運動。
但應注意,不能在空腹狀態下運動,也盡量不要進行非常劇烈的體育運動,否則容易誘發嚴重的低血糖,甚至會導致昏迷。
04 脂肪肝
【解讀】
脂肪肝是甘油三酯在肝內大量積累所致。目前沒有治療脂肪肝的特效藥,因此,“治療”脂肪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積極調整和干預生活方式。
【健康風險】
肝細胞里堆積過多的脂肪,嚴重影響肝臟的正常工作,長此以往,脂肪肝最終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飲食改善】
適當控制膳食攝入量,建議每日減少500~1000 kcal 熱量,但勿過度節食。
調整膳食結構,平衡膳食,限制含糖飲料、糕點和深加工精制食品,增加全谷類食物及膳食纖維的攝入。
一日三餐定時適量,嚴格控制晚餐的熱量,避免夜宵。
控制飲酒。
【其他注意事項】
增加體育鍛煉。每周3—5次有氧運動、少久坐,增加能量消耗,減少脂肪合成。適量的力量訓練可以增加基礎代謝率,加快脂肪消耗。
定期體檢:對于確診脂肪肝的患者,建議6—12個月進行一次檢查,肝臟彩超、肝功能、血糖、血脂、肝臟腫瘤標志物(如肝癌三聯檢:甲胎蛋白、甲胎蛋白異質體比率及異常凝血酶原)等。
05 幽門螺桿菌感染
【解讀】
幽門螺桿菌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感染率有較大差異,農村感染率高于城市,成人感染率高于兒童。而家庭內傳播是幽門螺桿菌新發感染和再感染的重要途徑。
【健康風險】
25%—30%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會出現胃腸道疾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惡性腫瘤等。幽門螺桿菌具有傳染性。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如果不經治療,很難自行痊愈,其唾液、嘔吐物等都會變為“傳染源”,接吻、共用餐具、相互夾菜等便是傳播渠道。
【飲食改善】
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重餐飲衛生飯前便后勤洗手,增強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識,提倡分餐制,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和飲用受污染的水。
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食物,多吃新鮮食品。
避免過于粗糙、濃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長期飲酒。
【其他注意事項】
加強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對于幽門螺桿菌的預防很重要。
06 甲狀腺結節
【解讀】
甲狀腺結節是臨床常見的病癥,病因可能與碘的攝入過量或不足、肥胖、吸煙、精神緊張、接觸放射線、遺傳等因素有關。大多數甲狀腺結節都沒有癥狀,很多都是體檢發現的。
【健康風險】
絕大多數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病變,僅有5%—10%為惡性。但是少數甲狀腺結節,即使是良性結節,較大者(尤其超過4cm)往往會壓迫氣管食管導致患者出現吞咽或者呼吸困難以及頸部異物感。而惡性結節除了上述壓迫癥狀,還可能侵犯喉返神經而導致聲音嘶啞、發音困難。另外少數甲狀腺結節還可以引起甲狀腺功能異常。
【飲食改善】
1、避免或減少食用硫氰酸鹽豐富的蔬菜,如花菜、芥菜、生韭菜、油菜、卷心菜、芽菜、甘藍。
2、少吃豆制品和碘含量較高的海產。
3、避免辛辣食物,少抽煙喝酒。
【其他注意事項】
放松心情,規律作息。
07 骨量減少/骨質疏松
【解讀】
童年、青春期、青少年時期是人體骨量的發展期,大多數人在30-35歲時達到高峰,然后逐年下降,50-60歲起出現骨質疏松早期信號,整個趨勢無法逆轉。
【健康風險】
隨著骨量下降,骨骼強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更容易發生骨折。通常來說,骨質疏松患者在第一次骨折后,二次骨折風險呈指數級增長。大部分患者第一次骨折是腕關節、前臂的輕微骨折。隨著年齡增長,腰椎、髖關節等重要部位的骨折風險升高。
【飲食改善】
多攝入牛奶及奶制品、魚蝦、芝麻、豆制品、紫菜、海帶、新鮮蔬菜等高鈣食物。
多攝入富含鈣質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花椰菜、栗子、燕麥、黃豆制品等。
飲食中加入蒜頭及洋蔥能強化骨骼。
限制蘆筍、菠菜等含草酸食物,以免影響鈣的吸收。
少吃發酵食物,因酵母含磷,會影響鈣吸收。
戒煙限酒,避免過度飲用咖啡和碳酸飲料。
【其他注意事項】
多曬太陽,一般建議上午11時~下午3時,盡可能多地暴露皮膚于陽光下曬15~30分鐘,注意避開強光,以免皮膚被曬傷。
堅持科學運動,進行規律的身體負重鍛煉,一周鍛煉5~7次,每次鍛煉30分鐘~1小時。
將體重控制在合理區間。
預防跌倒。
當然,如果身體真的出現異常,那么具體情況還是得聽醫生的。